耳鸣是指当外界没有声音,但患者自觉耳中有声音,常描述为蝉鸣、气笛、嘶嘶声或嗡嗡声等。高音耳鸣会让人坐立不安,影响工作和睡眠,患者非常痛苦。
耳鸣的类型:耳鸣可分为搏动性耳鸣和非搏动性耳鸣。
脉动性耳鸣是与心跳一致的呼呼声、滴答声或敲击声。当把听诊器放在病人的颞部或耳朵里时,经常可以听到这种声音。非搏动性耳鸣是一种常见的持续稳定的噪声,如患者描述的嗡嗡声、蟋蟀声、钟声或摩托车声等。
耳鸣部位:如果只是单侧耳鸣,其病变多在传声器官。如果双侧耳鸣没有其他症状,应考虑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征兆,如早期动脉硬化、老年性耳聋的早期表现。一过性耳鸣常提示有轻微病变,属于间歇性或波动性耳鸣,强度不等,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耳聋是耳聋的开始”,明确指出耳鸣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现代医学研究证实,80%以上的耳鸣患者伴有听力下降。常年耳鸣让听觉系统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久而久之,听力会出现退化性衰竭,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耳鸣一定要及时有效的治疗!
中医认为耳鸣耳聋可分为风邪袭肺和邪闭耳窍;肝胆火盛,上清;痰扰、耳窍不通等辨证论治。
症状分类
1.外感风邪:突发性耳鸣、耳聋、头痛、恶风或发热、关节疼痛或耳痒。治风解表。
2.肝胆火旺:突发性耳鸣、耳聋、头痛、面红、口苦、咽干、易怒,或夜间失眠、便秘。宜清肝泄热。
3.痰火郁结:症状为双耳有蝉鸣,有时有耳聋、胸闷、痰多等闭塞。宜化痰清火,和胃降浊。
4.血瘀:耳鸣耳聋,面色晦暗,耳中带血。宜治梗阻,活血。
5.中气不足:症状有耳鸣,或蝉鸣,或钟鼓,或水刺激,耳聋,面色黄白,神疲乏力,大便稀溏。宜益气健脾,养中气。
6.阴血亏损:症状为耳鸣、杂音,甚至耳聋、面色晦暗、唇甲苍白。宜治疗,补益气血。
7.肝肾亏损:耳鸣、耳聋、头晕、腰酸、遗精;或四肢酸软,腰冷,阳痿早泄。宜兼治,补益肝肾。
临床上根据中医的诊疗方法,可以诊断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确定疾病的性质,确定疾病属于哪个经络和脏腑,确定是否属于表里、寒热、虚实,做出诊断。然后,配合相应的药方,进行治疗。通过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使阴阳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和谐,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耳为肾之窍,为肾所主,与其他脏腑联系广泛,故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气血失调,可导致耳鸣。同时耳鸣又分为实证耳鸣和虚证耳鸣。
治疗耳聋耳鸣的四步法:
第一步:固本强元:首先,巩固自己,稳定病情。别让病情恶化,控制听力,缓解睡眠,肝火,脾胃。
相等的部分。
第二部分:通窍排毒:调理身体各部位,改善体质,逐渐恢复功能,改善内耳造血功能,增强耳内新陈代谢,缓解经络堵塞部位。
第三步:活血化瘀:改善和修复病变和坏死的白细胞,疏通经络,打通耳经络的造血功能,使耳鸣消失,听力逐渐上升。
第四步:巩固疗法:经络开通后,巩固经络和细胞的稳定,增强血液循环的连续性,稳定耳蜗的供血功能,恢复耳蜗造血功能的平衡。
所以我觉得,既然我们有耳聋耳鸣这个病,就不要担心盲目治疗,因为担心也没用。不如静下心来,找一个好的治疗方案。其实并不难,只是我们受限于自己的内心,这个病还是可以治好的。希望所有耳聋耳鸣的患者也能得到良好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