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是临床常见症状,常见于各科的多种疾病过程,也可单独成为一种耳疾病。耳鸣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耳聋指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或综合分析部分的功能异常,导致听力的不同程度的减退,耳鸣与耳聋常同时或先后出现。
耳聋分突发性聋、爆震性聋、传染病中毒性聋、噪声性聋、药物中毒性聋、老年性聋、耳硬化症、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及耳鸣。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3%,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耳聋耳鸣,中医治疗效果好。
症状表现
前驱症状:头重、头晕、头痛或感冒、鼻塞、心烦失眠等。
常见诱因:高血压、血管硬化、工作过度紧张、使用耳毒性药物。
典型症状:听力减退、耳鸣、头晕、耳内堵塞感。
持续期:指经治疗后听力有改善或无继续下降的阶段。此时,患者已适应听力差及耳鸣状况,心情烦躁有所缓和,这个阶段必须继续治疗,若停止治疗,可造成难以治愈的永久性耳聋,应予重视。
根本病机:各种原因导致的耳部气血瘀滞、耳脉闭塞、耳窍失养而出现听力下降。
实证: 脏腑实火,痰瘀蒙闭清窍;肺经风热,肝火上逆;痰火郁结,气滞血瘀。
虚证: 脏腑虚损,清窍失养;肾精亏损,气血亏虚。
我国耳聋分五级
1.轻度。听低声谈话有困难,<40dBHL
2.中度。听一般谈话有困难,41~55dBHL
3.中重度。要大声说话才能听清,56~70dBHL
4.重度。需要耳旁大声说话才能听到,7l~90dBHL
5.极重度。耳旁大声呼唤都听不清,>90dBHL
辅助检查
头颅、内听道CT、MRI、纯音听阈测定、声导抗检查、咽鼓管压力测定、耳鸣检查、听性脑干反应。
辨证论治
实证:肺经风热、肝火上逆、痰火郁结、气滞血瘀。
虚症:
肾精亏损-------耳聋左慈丸加减
气血亏虚-------益气聪明汤加减
营养神经药物: 三磷酸胞苷二钠、脑苷肌肽、鼠神经生长因子、辅酶A、维生素B族、腺苷钴胺、甲钴胺。
中医特色外治法
1.蝶腭神经节针刺术:结合西医解剖学及中医穴位疗法,针刺蝶腭神经节以调节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功能的平衡来调整阳平衡,唤醒紊乱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传入信号做出迅速的反应,对失控的植物神经作出相应调整来治疗耳鸣耳聋。
2.朱氏头皮针:通过刺激头部发际区域的特定部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达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扶正去邪目的。
3.体针: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诸穴相伍,可以养窍聪耳、息鸣开聋。
4.耳穴疗法:埋针或用生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
5.导引法:“营治城郭”: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每次做15分钟左右;“鸣天鼓”:鼓膜按摩,两侧各按15—30次,3/日。
预防与调理
1.生活调理:畅情志、慎起居、避风寒、劳逸结合。
2.饮食调理:(1)突发性、实证、早期药膳:活血通窍为主。(2)慢性、虚性耳聋药膳:以补益脾、肝、肾、气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