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医堂腺样体肥大在儿童很常见,主要集中在学龄前,被认为是引起儿童发育障碍和上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对这种疾病的诊治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
奉医堂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是咽部淋巴环的主要组成部分。咽淋巴环是上呼吸道防御的重要防线。本质上讲,腺样体是由多种免疫细胞组成的淋巴组织结构,属于人体免疫的器官之一,对维持咽腔局部乃至全身正常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作用。在强调它的危害性时,也不要忽视它的生理功能。切除时应该严格把握适应症。
奉医堂腺样体位于上呼吸道的上端(鼻咽顶部),易受到呼吸道进入病毒、细菌等的攻击而发生病变。临床上腺样体病变主要表现为腺体的增生肥大(当然,不是所有腺样体病变都要明显增大,从这个角度讲,似乎称为腺样体炎可能更为恰当)。腺样体肥大的诊断是否成立,除了腺样体本身肥大表现外,还应有与其可能相关的疾病或症状体征的存在,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腺样体肥大可能引起了鼻炎鼻窦炎、中耳炎、咽炎、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面容、睡眠打鼾甚至憋气等等。
那么,奉医堂腺样体多大就算是肥大呢?这个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常用的判断方法是通过拍鼻咽侧位片,测量A/N值,简单讲就是看腺样体占鼻咽腔的比率。如果该值大于0.6(也有学者认为大于0.7),腺样体就被认为是肥大增生。该值越大奉医堂腺样体肥大的程度越严重。另一个判断方法是通过内镜检查,观察腺样体阻塞后鼻孔的程度,阻塞程度越高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就越高。
奉医堂腺样体肥大造成的病理损害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腺样体肥大本身对周围自然腔道的阻塞,引起周围器官病变。比如腺体压迫或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分泌性中耳炎;阻塞后鼻孔导致鼻塞以及由于气道狭窄导致呼吸气流受阻引发打鼾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等。二是腺样体作为一个感染病灶对周围器官造成影响。向前可以引起鼻炎鼻窦炎,向两侧腺体内的病原侵袭咽鼓管可导致中耳炎。而且,由于腺样体处于上呼吸道上端,脓性的或含有病菌的分泌物向下可以引起咽炎、气管炎甚至反复的支气管肺炎等。另外,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多同时存在,尤其是临床表现明显的打鼾、憋气,而由此可能引起睡眠时频繁低氧和睡眠结构紊乱,继而引起体格发育、代谢问题、神经精神心理等问题。这类儿童也常伴有认知行为问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障碍等表现,需要引起家长和医生重视。
奉医堂腺样体病变影响周围器官,周围器官的炎症存在也可以影响腺样体,二者彼此促进,导致病变恶性循环。比如奉医堂腺样体肥大可以引起扁桃体炎、鼻炎鼻窦炎的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而后者也可以导致腺样体肥大持续存在或发展。
引起奉医堂腺样体肥大的因素主要是病菌感染,但也有其他因素。现在关注较多的就是变态反应,就是过敏原刺激导致腺体增生,包括呼吸道吸入的尘螨、花粉,进食某些食品等。腺样体肥大是否与胃食管反流有关还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