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结核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分为肺结核、淋巴结核、骨骼结核等,其他像肾脏等部位都可能感染结核。结核病是发病率较高、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在中医辩证施治中,结核病被称为“痨病”。结核病在中国历史上的记录可追溯于《黄帝内经·素问》一书[1],书中记载患者外有痨虫传染,内因正气虚弱,从而表现出潮热、盗汗、咳血,以及咳嗽、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等症状。中医治疗方法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主要是抗痨丸、柴竹石膏汤等内治方药,外治法包括艾灸、中药贴敷、耳穴压豆等中医适宜技术,具有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成本低、可联合治疗等优点。
一、艾灸
艾灸疗法是用艾叶为主材料,将点燃的艾条在人体表面穴位或患病处停留达到保健和疾病外治的效果,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穴位,一般每次取2穴,交替应用,每穴灸30min以上,每日1次。艾绒燃烧产生热量作用于人体的皮肤与经络俞穴,从而发挥药效,调控机体的免疫功能。研究发现采用中医艾灸配合抗结核药品治疗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明显,加用艾灸配合治疗可加速痰菌阴转、肺部阴影吸收等情况,取穴肺俞、太渊、太溪等进行艾灸,治疗1个月可见疗效[2]。
二、中药贴敷
中药贴敷疗法是将中草药制剂应用于穴位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皮肤上,通过渗透作用,药物跟随经脉的循行,到达全身从而激发经络气血,调整脏腑阴阳。《素问·调经论》中提到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俞穴可平衡阴阳、调理气血、激发正气。中医穴位贴敷法可通过针对患者不同症状选择相应的中药制剂和穴位,增强免疫力,改善症状,防病治病。中药贴敷疗法对于治疗淋巴结结核作用最明显,淋巴结结核属于中医学“瘰疬”范畴[3],临床上抗结核药品难以穿透而使组织中的药品浓度难以达到有效的杀菌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贴敷法与口服相比较效果相当,但中药外敷的方法适宜人群更广,更加安全、简便、价廉。
三、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是通过探针在耳部找到穴位,刺激局部产生反应,起到防治疾病、辅助治疗等作用。操作时,用酒精消毒患者耳廓处,将磁珠或王不留行籽贴压于所选穴位并固定,指导患者按压所选穴位,以有酸麻胀痛的感觉且能够耐受为度,每次每穴按压时间超过1min,每日2次以上。用宣肺敛汗益气汤再配合选取神门、肺、心等穴位进行耳穴埋豆[4],结果显示对于肺结核患者盗汗症状的缓解有明显效果。